下一張(熱鍵:c)

最後一天的行程並不多,因為就要回台灣了。

下一張(熱鍵:c)

進入兼六園參觀是有料的,也就是說需要門票
下一張(熱鍵:c)

下一張(熱鍵:c)

很多人都會在這個角度拍照,應該說是經典的觀光照
下一張(熱鍵:c)

下一張(熱鍵:c)

再來一張不同角度的「琴柱燈籠」和內橋亭

下一張(熱鍵:c)

偷拍
下一張(熱鍵:c)

下一張(熱鍵:c)

小橋流水

下一張(熱鍵:c)

裡頭很大,不過我們逛的時間有限,只能遠鏡頭拍拍囉!

下一張(熱鍵:c)

兼六園曾經是擁有百萬石加賀籓籓主前田家的私人庭園,佔地約11萬平方公尺,

下一張(熱鍵:c)

從第5代籓主前田綱紀開始營建直到第13代籓主前田齊泰完成為止共花費180年的歲月。

下一張(熱鍵:c)

水鴨嬉戲

下一張(熱鍵:c)

注意看樹根,是騰空的唷!真是神奇!

下一張(熱鍵:c)

【根上松】
根上松也是兼六園的最佳景點之一。根上松高約10公尺,樹幹周圍約3.9公尺。
據說是第13代籓主前田齊泰親自種植。

因為在種植時用土把樹根深深的埋蓋,等樹根成長到某種程度時再把土除去,
所以約50支樹根每跟都隆起大約2公尺。這種情景在日本不易看到,非常珍貴。

根上松周圍被柵欄圍起來,雖然無法靠近但也是魄力十足。


下一張(熱鍵:c)

園內有許多長得很怪異的樹,像這棵是中空但不是枯樹唷!
仍然是綠意盎然,真的很神奇!

下一張(熱鍵:c)

不知名的鳥兒停在內橋亭上,牠不轉身所以拍不到正面,一直在理毛
下一張(熱鍵:c)

下一張(熱鍵:c)

【内橋亭】
内橋亭雖然現在是浮在霞池上的,在日本籓政時代時内橋亭位置於現在的茶店街的中心。
因為是用橋把兩個房子連接著所以稱為「内橋亭」。

内橋亭不只是茶室,也作為看馬的調教所以別名「馬見之御亭」。
是第5代籓主綱紀在營建蓮池庭時建造的四亭之一,第11代籓主前田治脩在重建蓮池庭時重建。
内橋亭沒有一般公開,唯有在每年5月7日,兼六園首度一般公開時會舉辦茶會。


下一張(熱鍵:c)

我們走的範圍都是靠入口的附近,因為兼六園非常大,也有好幾個出口,
所以邊逛邊看一下導覽地圖才不會走太遠而趕不及集合。

下一張(熱鍵:c)

我們經過榮螺山的時候,正在整修當中,所以無法走上去,
看上面那一張導覽地圖,就可以看出它的地形就像螺一樣。

下一張(熱鍵:c)

【噴水】
這個噴水乍看之下沒有任何特徵但其實是日本文久元年(1861年)營建,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噴水。
當時為了將水引入金澤城的二之丸而營建。

水是用石管由霞池引進來的,因為霞池在地理位置上比噴水池還要高,
利用這個地勢差所產生的水壓而噴水,
所以噴水池所噴出的水的高度恰好與霞池的水面同高,大約3.5公尺左右。
水壓會隨著霞池的水位變化,導致噴水的高度也隨著變化。


下一張(熱鍵:c)

這一張是走出兼六園對面的公園了,
這邊不收門費,不過也不夠時間走進去看囉!

下一張(熱鍵:c)

橋下面還有一條護城河,
那一條錦鯉真的好大隻,拍的距離可是很遠的。

下一張(熱鍵:c)

仗著自己大隻,一直在追趕著水鴨
下一張(熱鍵:c)




資料來源:日本見聞錄

兼六園是日本屈指可數、兼具寬廣及美景的林泉迴遊式大庭園,與石川縣水戶市的偕樂園、岡山縣岡山市的後樂園同稱日本三大名園,可說是代表金澤的名勝。

兼六園原先稱為「蓮池庭」,由第5代籓主前田綱紀於日本延寶4年(1676年)營建,當初庭院裡設有蓮池亭及庭園。蓮池亭位於現在的蓮池門的附近, 蓮池門現在作為正門。蓮池庭在當時屬於金澤城的一部分,作為金澤城的外庭。之後歷代籓主不斷增建,日本文政5年(1822年)第12代籓主前田齊廣在建設 竹澤御殿時擴大規模,日本天保8年(1837年)第13代籓主前田齊泰毀了竹澤御殿後開闢霞池,形成現今壯觀迴遊式庭園的基本構造。

兼六園這個名稱是第12代籓主前田齊廣請奥州白河籓主白河樂翁命名。名稱源自中國北宋詩人李格非的《洛陽名園記》。李格非在《洛陽名園記》中寫道: 「洛人云,園圃之勝不能相兼者六,務宏大者,少幽邃;人力勝者,少蒼古;多水泉者,難眺望。兼此六者,惟湖園而已。予賞遊之,信然。」因為此庭院兼具宏 大、幽邃、人力、蒼古、水泉、眺望6勝所以稱為兼六園。

兼六園的意境不只兼六,兼六園會因晨昏晴雨、四季變換而有不同的景觀。春櫻、夏綠、秋楓、冬雪各擅勝場,令人嘆為觀止。另外,兼六園的梅花也不輸其 他名勝,每當初春,梅林紅梅、白梅、黃梅競相開放,梅花的明媚和清香給嚴冬風景的兼六園帶來無邊春色。冬季為了防止大雪壓垮樹枝而做的防禦措施—雪吊,也 更增添冬季的風情。園區內共植有五千多株花木和小橋、飛瀑、石燈籠、亭台水榭,細心觀賞,可體會出花草樹木所反映的四季風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il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